網頁

2012-04-15

給如證法師的一封信(請帶領大眾檢視「密宗道次第廣論」內容,與原始佛經進行比對,大眾要知正統佛教的真正密法)

〔轉貼來源〕http://edonischen.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2.html

給如證法師的一封信

如證法師您好:

我是台大機械所的學生,我的母親是已經讀了很多年廣論的學員
幾年前,我參加了福智基金會舉辦的大專營隊
那時候,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
雖然我那時還不是非常地了解這些議題的重要性,
但是可以感覺得到,大家都相當地團結,
為理想而一同努力。
後來,我也曾經加入過台大的福智青年社,參與過幾次活動。
只是因為課業,以及懶惰的習性,
再加上並沒有非常強烈地動機讓我想要加入這個大家庭,
導致我一直都是台大福青社的幽靈會員。


然而在我接觸到越來越多社會的現實面以後,
慢慢地我可以理解,日常法師的智慧有多深廣,
他對這個社會究竟需要什麼,似乎是洞若觀火。
2010年,世界各地發生嚴重的水災、旱災,
和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天災,
世界上最重要的稻米出產國泰國發生嚴重水災,稻米嚴重減產,
大麥、小麥、玉米等等基本糧食的大宗出口國,
也都相繼因為天災而影響了生產力,
而最近台灣又爆出了所謂的「塑化劑」事件,造成人心惶惶。

而日常法師所帶領的福智團體,
極力推廣食品的天然化、農業的有機化,
他對這些概念的重視,
顯示了他對市面上販售的食品如何荼毒現代人的健康,有透徹地了解,
同時也間接地證明了日常法師的高瞻遠矚。
如果這個塑化劑事件沒有爆發,
恐怕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還是不會相信市面上販賣的食物有多危險。
日常法師帶領著福智團體,向社會大眾宣揚的這些理念,
無疑是社會大眾的明燈,確實是功德無量的善行。

而日常法師對於教育的重視,又令人不得不讚嘆他的智慧。
強調品德教育與知識教育齊頭並進,
甚至於是將品德教育的優先順序凌駕於知識教育之上,
也許不是一個完全新的概念,
但日常法師把概念化為行動,的確讓人非常敬佩。
而在看過台灣政府實施的教育改革之後,
我也開始了解,
為何日常法師會把教育的第一目標鎖定在全國的老師、家長身上,
而不是教材或學校、考試制度的改革。

在我看來,台灣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雖然我們的政府、政黨,不論當政或在野,
領袖人物的遠見和執行能力都常常引起大眾的批評;
但是民間團體,特別是宗教團體的領袖,
卻常常能夠凝聚超乎想像的向心力、行動力。
證嚴法師帶領的慈濟基金會在921大地震時的表現是一例,
日常法師帶領的福智基金會對社會的種種貢獻也是一例。

然而近幾年來,「正覺同修會」,以及其他的一些個人或團體,
對藏傳佛教的批評聲音越演越烈,
尤其最近更是將矛頭對準了福智團體,
以及「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中的一些內容
在我看來,在這些評論之中,有些確實有道理,卻也不乏偏頗之處
然而,我所擔心的並非是那些過度偏頗的言詞,
那樣的言論就如同所有在報章雜誌中會出現的八卦新聞一樣,
為了滿足八卦愛好者,永遠都需要有新消息、新話題、新陰謀論,
因此,不公正的批評,很快就會被更多新的激烈言論所淹沒。
我真正關心的,是學佛人對這整件事情裡面,
真正有深遠影響力的問題,所做出的反應
在社會大眾中,
擁有冷靜、理性分析能力,同時又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
也就是那些相當於這個社會的「領頭羊」的那些人,
會因為這件事,而對佛教做出什麼樣的結論

在末法時代,確實是對佛教徒的一大考驗。
我從相信佛法以來、開始學著吃素以來,斷斷續續都會被朋友、同學問:
「韓國的和尚會打群架你知道嗎?這就是你們佛教徒在做的事啊?」、
「幹嘛要吃素?你們佛教不是也有很多酒肉和尚嗎?」
讓我深深地覺得,佛教徒以及佛教團體的成員們,
身上肩負著多大的責任!
不管是出家法師、或者在家居士的行為舉止,
其實都深深地影響著社會大眾對佛教的看法;
而大眾對佛教的態度、敬重的程度,
又深深地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未來的福報。
這個社會繁榮、文明(包括物質和精神文明)與否,
各種天災、人禍是否會降臨,是否能夠透過事先的預防工作,
把災害減小到最輕的程度,
其實,都還是掌握在這個社會每一個人的共同行動上。

最近,我讀到一本由某位仁波切所著的書,
目的是反擊「正覺同修會」的凌厲攻勢,
這本書中,有相當多的內容,是屬於我無法理解的範疇,
其中包括了討論「阿賴耶識」、「空性」等等極為艱深的課題
關於這些話題,我始終相信在《圓覺經》中,佛所開示的:
「還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之前,就去辯論圓覺的佛性,
領悟出來的圓覺性,其實還是在輪迴流轉之中,
並沒有辦法因此而解脫輪迴,更沒有辦法以此趣入如來大寂滅海。」
(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1])
我非常清楚,自己只不過是一個還在生死苦海中,載浮載沉的眾生,
因此,我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短期之內,
就能完全理解這些內容,甚至對雙方的論點正確與否做出判斷。
但是其他的一些部分,卻讓我越來越疑惑,甚至於可以說越來越擔心。
同樣地,我最擔心的仍然不是那些激烈的言論。
重點是,我心中對於藏傳佛教的疑問,
特別是那些較為淺顯、比較容易從佛經中找到一些明確開示的部分,
並沒有因為這本書而減少。
而在看過達賴喇嘛,這位西藏人心中的政治、宗教領袖的著作:
「藏傳佛教世界」、「修行的第一堂課」、
「達賴生死書」等書中的一小部分內容,
以及「密宗道次第廣論」中的一些內容之後,
我必須老實地說:確實,我不了解。確實,我有所疑惑。

《佛說法滅盡經》中,釋迦牟尼佛曾預言了,
在末法時期,人們眼見沙門佛弟子,
卻毫無恭敬的心,好像看到糞土一樣。
理由為何呢?除了世界上人們的業障、惡習轉增深重之外,
根據佛經上所說,也是因為漸漸地有一部分在佛門中出家的人,
他們的行為舉止脫離了佛教最基本的規範。
當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沙門弟子出現,
世間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會認為,
沒有理由要敬重出家人、尊崇佛道了。

尤有甚者,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佛說法滅盡經》
《入楞伽經》卷八的遮食肉品《楞嚴經》卷九、
《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等眾多佛經中所預言的,
在末法時代,將會有在佛門中出家的人,
雖然剃除鬚髮,卻因為對肉的味道還有貪念,
反而向他人宣揚:佛門中也可以吃肉佛准許人吃肉
在某些不得以的狀況下可以吃肉佛自己也吃肉
等等謗佛、謗法的言論(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2])
或者是,開始有出家比丘,雖然智慧很高、禪定現前,
但是在修習非常深的禪定的過程之中,
因為妄想牽引,被所謂「五大類陰魔」所迷惑,
使他的心突然陷入了所謂的「斷滅見」,
也就是認為「一切都是空的,沒有因也沒有果。
菩薩一旦證悟了空性,持戒、犯戒有什麼不同呢?」
因為抱持著這樣的心理,而喝酒吃肉,說行淫無罪、盡情地行淫;
或者甚至於會把「行淫」這件事,當作是一種修行的法門來流傳。
(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3])
這些都是在佛經中,釋迦牟尼佛親自以明文禁止的行為

即使是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的第二十六參,
「婆須蜜多女」以行淫為方便,渡化被淫欲所縛的眾生;
(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4])
或是在《維摩詰所說經》中所謂:
「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
但經文之中,都已經清楚地說明了,
那是修行境界已經非常高的大菩薩,
為了要渡化仍然對男女性事無法放下的人,
因此藉由化現出美麗的外表,甚至化身成妓女,
以此為誘因,而得以吸引、接近他們,
與他們相處、有過肌膚之親之後,再向他們說法,
使他們得到「離欲的實際法門」,開始踏上學佛的道路。

這些大菩薩並不是化身為「持戒出家法師」來與人行淫,
更不是教人以「行淫」這件事,來作為修行的法門。
而前面提到的這本書中所謂無上密的「以欲為道」,
也讓我聯想到了《楞嚴經》卷九中所說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其行婬者,名持法子。」
(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5])

此外,釋迦牟尼佛在很多的佛經(請看參考資料[6])當中,
都已經清楚地提到,我們所在的「閻浮提」這個世界,
繼釋迦牟尼佛後,下一個成佛的就是彌勒佛,
中間並沒有其他的佛出世
而且,彌勒佛來到人間成佛,也是在很久很久之後,
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了八萬歲的時候。
世尊在《楞嚴經》卷六中明確地提醒我們(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7])
「就好像一個窮苦、身份卑微,也沒有什麼才能的人,
突然間妄自尊大,稱自己是某某帝王,
或者鼓動別人擁立自己為王,這樣的行為只會自取滅亡;
更何況是『法王』這個遠比帝王更加崇高的稱號,
怎麼可能讓人隨便地竊取,而不會受到報應呢?」
因此我認為,為了所有佛教徒的未來著想,
對於「法王」、「活佛」這樣的稱號,
是否能夠繼續拿來稱呼那些我們所尊敬的祖師、上師,
確實有再重新檢討的必要。

佛教徒固然應該善護身、口、意業,不輕易地去批評他人,
而我也絕非試圖要去驟下結論,
只是單純地覺得,如果我會有這樣子的疑惑,
一定也會有很多福智團體的成員、廣論學員、佛教徒,乃至於社會大眾,
會跟我有相同的疑惑。
甚至,社會上很多沒有因果輪迴觀念、不知道身口意業有多可怕的人,
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對佛教產生了很多的批評和邪見。
古人有明訓:「兩害相權取其輕」
正如同日常法師,為了社會大眾長遠的健康著想,
即使推廣有機食物、宣導大眾不要再吃人工食品添加物,
必定會需要揭示某些不肖廠商的行為,
讓大眾了解,那些在食品中、肥料中所添加的化學物質,
對我們的健康和台灣的耕地有什麼損害一樣;
為了讓人們能夠對佛教有正確的認知,
為了不要再讓更多的人因為謗法、破和合僧而墮入惡道,
或是影響了這個社會每一個人的福祉,
站在慈悲的立場,也為眾人的未來著想,
有些事,還是必須要有人挺身而出,將是非曲直明辨清楚。

地藏菩薩曾經說過:
「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佛也說過:「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話說得非常地犀利、震撼,
但卻也是為了拯救眾生,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
良藥很少不苦口,實話很少人敢說,
但我相信我們台灣人,特別是自詡為佛弟子的人們,
在威德兼備的出家法師帶領之下,
一定有夠寬闊的胸襟、能夠誠實地去檢視歷代祖師留給我們的法寶,
將流傳下來的密續攤在陽光底下,開誠佈公、去蕪存菁。
也只有這樣,才不會讓祖師們經過上千年以來,
辛苦傳承下來的法門,因為一些可能存在的雜質,
而造成尚未學佛的人心存顧忌,不敢踏入佛門;
或造成已經學佛的人心存疑悔,擔心自己是否誤入歧途;
或者讓學佛人宗派林立、互相用非理性的語言指責漫罵、破和合僧。

《大般涅槃經》卷五中有這麼一句話:
「諸佛世尊,唯有密語,無有密藏。」
在佛法中,只有能夠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渡化眾生的真言、咒語,
而並沒有「須藏起來的秘密」,沒有見不得人的事,
沒有需要用帳幔隔起來才能做的事。
講述佛法的法師,只會因為時機成熟與否、因緣是否具足、
眾生的修行進境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來決定向他們說什麼法。
現今佛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如此低落、社會的道德標準如此淪喪,
而「正覺同修會」又拋出這樣一個議題,
看起來像是打算令福智團體在台灣社會無立足之地,
眼看,日常法師的遠見和努力行動的成果,又將被世人所遺忘。
然而,在我看來,這卻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機會。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一段文殊師利菩薩的開示: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
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在「正覺同修會」的大肆宣傳下,
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變得混亂而令人覺得撲朔迷離,不知該以何為依歸。
我認為,這正是我們深入經藏,
以最原始的佛陀的教導為原則,將佛教中的殊勝法門公諸於世,
並且使世人對正統佛教中的密法有正確認識,
使佛法如唐朝時一般輝煌燦爛的最佳時機。

我誠摯地請求如證法師,能夠像日常法師一樣地帶領我們,
引導我們去檢視「密宗道次第廣論」中的內容,
與原始、由阿難所記述的佛經內容進行比對。
將社會大眾有疑慮的地方予以解釋,
與佛經所說相符者予以保留,發揚光大,
與佛經所說違背者予以昭示所有佛教徒,以及社會大眾。
一方面,能避免有心向佛的人走錯路;
二方面,又能讓佛教徒能夠團結一心,不再互相猜忌、攻擊;
最重要的是,這樣能讓世人了解,真正的佛教應該是如何、
一般人對佛教的觀念有哪些是誤會,
並且也能夠讓社會大眾知道,
佛教徒雖然並非個個生下來就如佛一般完美,
但我們每一個人,都確實是在學習,
如何以智慧的眼光,依「佛」、依「法」而不依「人」
為自己無限生命的方向做出抉擇;
對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也確實有著懺悔、改過的道德勇氣,
而並非只是人云亦云、迷糊地跟隨著大眾去崇拜名師而已。

《維摩詰所說經》的第一卷中,有一段說道:
「這個世間與極樂世界,或其他的佛國淨土,其實是一樣地莊嚴、美好,
只是因為此處的眾生業障深重,
所以眾生看到的世界才會如此穢惡髒亂。」(佛經原文請看參考資料[8])
我常常都在想,
當我們在抱怨這個世界,為何有越來越多的天災、人禍、戰亂,
為何每天看到新聞都是燒殺擄掠時,我們必須反省:
是否是因為我們過去所犯下的缺失,才會生在此時此地?
又或者,是否是因為有些事該去做,但身處其中的我們卻一直躲避,
一直不願正面地處理問題,才間接地造成了社會的亂象?

現在的世界,正處於極端動蕩而不安定的情況下,
身為佛教興盛國家的台灣,更應該要做為表率,
成為這五濁惡世中的一片淨土。
讓全世界都知道,佛法的力量真的能夠轉變人心,
而只有轉變了人心,使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的業障減少、福慧增長,
彌勒佛時代的淨土景象才會到來。
而這件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這件重要的大事,需要有德有能的人來領導眾人,才有可能達成,
因此,我誠心地請求您的幫助。
謝謝您!祝您安康。

參考資料:
[1]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一。
「善男子!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2] 《入楞伽經》卷八:遮食肉品
「大慧!我涅槃後,於未來世法欲滅時,於我法中有出家者
剃除鬚髮,自稱我是沙門釋子,披我袈裟,癡如小兒,
自稱律師墮在二邊,種種虛妄覺觀亂心,貪著肉味,隨自心見,
說毗尼中言得食肉亦謗我言:諸佛如來聽人食肉,
亦說因制而聽食肉,亦謗我言:如來世尊亦自食肉。」

[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1) 卷六
「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
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2) 卷六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
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3) 卷九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於明悟中,得虛明性。
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
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
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婬穢
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
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十
「善男子!我已成就離欲實際清淨法門。若天見我,我為天女;
若人見我,我為人女;乃至非人見我,我為非人女;
形體姝妙,光明色像,殊勝無比。
若有眾生,欲所纏者,來詣我所,
為其說法,皆悉離欲,得無著境界三昧;
若有見我,得歡喜三昧;若有眾生與我語者,得無礙妙音三昧;
若有眾生執我手者,詣一切佛剎三昧;
若有眾生共我宿者,得解脫光明三昧;
如是等類一切眾生來詣我者,皆得離欲實際法門。」

[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九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
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
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
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
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
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6]
(1)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
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於毘尼中及諸經藏,
阿逸多(彌勒菩薩)次當作佛。」
(2) 《中阿含經》:「彌勒!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
當得作佛,名彌勒如來」
(3) 《佛說彌勒下生經》:「爾時彌勒菩薩,
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
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五百歲,
然後出嫡。爾時彌勒在家未經幾時,便當出家學道。
爾時去翅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花,高一由旬,廣五百步,
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

[7]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六
(1)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2)「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
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
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8] 《維摩詰所說經》卷一
「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
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
給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
謝謝您看完我寫給如證法師的這封信。
看完之後,我也請您靜下心來思考,
您是否同意,這個佛法上的爭論,不僅僅只是佛教徒的兄弟鬩牆,
而是一個將會對您、您的家人,以及全人類產生深遠影響的問題?
而這個爭論,是否應該要透過仔細研究釋迦牟尼佛的原始教誨,
再去檢視所有引發爭論的疑點,
讓所有的佛教徒,在備受敬重的出家法師帶領之下,
用冷靜的言語,做理性地溝通,才有讓誤會冰釋的一天?

如果您同意我的看法,就請您幫個小小的忙,
將這篇文章傳給您所認識的福智成員、佛教徒、親朋好友們。
希望,終有一天,這封信能傳達到如證法師的手上。
感謝您!

歸依 本師釋迦牟尼佛!

0 回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下足跡。非Google帳號留言,請選擇:「發表留言的身分」→「名稱/網址」→「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