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06-01

《玄奘之路》1/12 亂世孤旅

《玄奘之路》展開的是公元七世紀,從長安到印度,大半個亞洲的歷史畫卷。
大型史詩劇情紀錄片《玄奘之路》——從神話回到歷史,從傳說回到真實,在著名的佛教石窟——敦煌,西方探險家斯坦因錯過了一幅意義重大的壁畫。這張壁畫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傳說:1300多年前,一個中國僧人,帶著猴子、豬和馬長途跋涉,求取佛經。《西遊記》的故事從東方流傳到全世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樣的故事是否在歷史當中曾經真實存在。

公元628年的秋天,一個叫玄奘的僧人從長安出發,開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十九年的時間,五萬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亞和印度,100多個國家見證了玄奘的身影。



※ 大型紀錄片《玄奘之路》簡介
製片人:李向東、曲向東、盧正剛
總導演:金鐵木
出品:中國中央電視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聯合攝製:
北京科影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水晶石影視動畫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陽市人民政府
時長:30分鐘12集(高清電視版)
90分鐘(電影版)


玄奘大師的成就:
1. 玄奘生於西元600年,卒於西元664年。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翻譯家、旅行家、探險家和佛學家。西元七世紀,玄奘憑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毅力西行求法,經過十九年的艱難跋涉,他遍遊西域、中亞和印度,途經110多個國家,行程50000餘里,帶回經書657部,並書寫了一本傳世巨著十二卷本的《大唐西域記》,成為後來考古地理歷史學家探勘考古重要的依據,更被後代學者公認的「希世奇書」。

2. 玄奘大師同時精通梵語、漢語堪為中國之第一人,十九年時間, 玄奘大師翻譯佛經47部,1335卷,這是一項驚人的成就,翻譯的佛經數量之具大、質量之嚴謹,全面超越他的前人,後來者更是難以企及。
玄奘去世後,長安空巷,百萬人為其送葬。
唐高宗感嘆:「朕失國寶矣。」
印度歷史學家Ali說:「如果沒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幾乎是不可能的。」
英國史學家Smith說:「對於印度歷史來說,怎樣評估玄奘都不為過。」
作家魯迅先生認為:「玄奘是中國的脊梁、民族精神的代表。」

3. 翻譯任務何等之艱鉅鮮少人知:
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典籍經卷657部,翻譯期間每天睡眠不到4小時,玄奘大師網羅了一些大唐最優秀的高僧,有梵語、漢文的專家,有人負責潤色,有人專職記錄,有人證義,有人正字,還有一些來自朝廷的要員逐字監閱,而精通梵漢兩門語言的 玄奘大師則是整個翻譯工程的主持,負責講解經文的涵義,遇到翻譯的困難時還要做最後的評判,其翻譯工作竟然有10道程序,分工之嚴謹細緻令人驚嘆,而翻譯任務之艱鉅,實在難以想像。玄奘大師更總結了幾百年的翻譯經驗,將直譯和意譯融會貫通,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翻譯風格,開創了翻譯的新時代。
翻譯之《大般若經》是大乘佛法的基本經典,梵語有20萬頌,漢文字至少在數百萬字以上,用了四年時間才翻譯完成。
《瑜伽師地論》是玄奘大師最為看重的一部經典,梵文有四萬頌,漢譯佛經一般把一頌翻譯成四句,僅僅這一部經典就有十六萬句,至少100多萬漢字。

4. 戒日王與東印度國王互相爭奪 玄奘大師,兩國還差點引發規模龐大的戰爭,東印度國王還曾以踏平那爛陀 玄奘留學處做要脅。
印度部派林立,學說紛雜,爭論如波濤翻湧,因此經常舉辦辯經活動,而 玄奘被迫參加西元641年的春天由戒日王舉辦的全印度最大一次的宗教學術辯論會(無遮辯論大會),全印度各個教派的智者和大德都必須參加觀看中國僧人講經,針對他的觀點來進行辯論,出席者還包括戒日王、東印度國王、還有其他18國國王參加、僧人3000餘人、印度教以及其他教派大德2000餘人、那爛陀也派來了1000多人,全印度的高僧大德都到了,會中由論主 玄奘主動提出,如果有人能夠破除他的觀點一定斬首相謝,這位來自中國的 玄奘大師不給自己保留任何退路,玄奘大師的對手不只有小乘的高僧,還有印度教以及其他教派的大學者,玄奘大師在講壇上侃侃而談的,等了整整18天,都沒有任何人上前挑戰,大會最後一天很多人當場皈依,玄奘大師還因此贏得兩個稱號:「大乘天」、「解脫天」,被大小乘僧人推為大師,意味著 玄奘大師早已貫通大、小乘佛法。

0 回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下足跡。非Google帳號留言,請選擇:「發表留言的身分」→「名稱/網址」→「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