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10-30

闖關東

一座座山 一道道岭 一片片川
我的故土這麼難捨難離
一路路風霜 一陣陣雪雨 一次次別離
為了希望我們永不放棄
不知到底 我會走向哪裏
只憑著不滅的希望和一片丹心豪義
歸途彷彿是越來越清晰
我的心常在夢裏來來去去

這是大陸劇「闖關東」片尾曲《家園》:(請直接點三角形播放鍵)


曾經,我也離開過家鄉,飛到一個遙遠的國度,一個人過了好幾年。在那些年裏,支持著我度過的,只是一顆「這就是人生」的單純的心。

人生的試鍊,永遠來自自己的心。人生的試鍊,也唯有像「闖關東」這些角兒一樣──闖得過,才算數。

沒有不跌跤的人生,沒有不喊疼的主人翁。跌跤了沒關係,站起來邊哭邊走,都強過賴在地上不走。而這正是人生路的通行證。

大山大水大氣大量,歸途路上,炊煙的溫暖召喚,恆是人們繼續向前邁進的永恆動力。



【闖關東】(摘自2010-10-30「維基百科」)

中國近代史上華北地區農民向東北三省移民的運動。

關東指山海關以東地區,也叫關外地區,清朝初年曾有短暫的開放,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東北地區大量的無人區。

1860年,面對沙皇俄國對東北地區領土的蠶食,於是鼓勵移民,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地區無地或者少地農民紛紛進入東北地區開墾荒地。

民國初年,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隨著東北農業與工業的開發,鐵路的修建,漢人闖關東也達到高潮。結果是:

˙漢人移民數量遠遠超過滿人、蒙古人和土著漢人,也遠遠超過幾乎是同時進入東北的俄國,日本和朝鮮的移民。使整個東北從此成為穩固的漢族文化為主體的地區。

˙整個東北大部分地區風俗習慣及語言相當統一,東三省之間並不存在多少分歧。

˙北方漢族文化從此取得一塊富庶的復興基地,在相當程度上扭轉了長期衰落的態勢。

˙在東北的北方漢族文化帶有一定的邊疆氣息,人民尚武,歷史上曾經綠林橫行,如有名的奉系首領張作霖,早年即出身江湖。

˙城市地區的多元文化特徵顯著,特別是原來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沿線城市,留下不少受俄國、日本和朝鮮文化影響的痕迹,特別是在一些詞彙和生活方式上。延邊地區因聚居大批當年朝鮮移民的後代,受朝鮮文化的影響更明顯。

這個過程持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數百萬關內農民移民到東北地區。

0 回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下足跡。非Google帳號留言,請選擇:「發表留言的身分」→「名稱/網址」→「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