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12-30

用生命感受生命──我讀「〈石壕吏〉賞析」

這兩日,腦海裏正浮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幾句,就看到解析杜甫的文章。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形容內心的感受。我想,與其說心有靈犀、或自己始終受著諸多眷顧,不如說感動於唯有生命才能解讀生命吧!

詩人用生命的眼、生命的筆,發抒別人的、自己的生命。但這些來自生命的文字,仍然需要讀者用生命,才能解讀。

而這都是什麼樣的生命呢?是能夠感受別人生命的生命。

因為感受,所以悲憫。
因為感受,所以書寫。
因為感受,所以相契。
因為感受,所以解語。

可是,更令我感動的是,這種能夠感受別人生命的心懷,與推己及人的文化薰陶密不可分。

如果我說中華文化的陶養,為大乘佛法醞釀了極佳的準備土壤,是因為從古人的言行、文字中,無不在在處處領受到這種俯仰天地間己之所欲進施於人的胸懷。

這樣說,很抽象嗎?那不妨看看以下的轉貼,但──

請用你的心,感受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心。

請用你的心,感受解析者受中華文化薰陶所展現的胸懷與視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賞析

戰爭,會改變多少事?會改變多少人?

在唐詩的發展史上,杜甫是誰也忽略不了的人物,他有「詩史」之稱,唐代安史之亂的背景,和詩人不可分割;他有「詩聖」之稱,儒家的仁民愛物、己飢己溺的精神,和詩人密密相合。杜甫的詩篇,反映了時代、呈現了自己、表現了人生。

他,已不只是一個詩人,他也是哲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已匯入民族和文化的生命。他,也不只是一個時代的代言人、一個時代的鏡子;他用心、用腳、用眼、用手,親證也親筆了生命的苦難和尊嚴。

他以詩詞向世人宣告:戰爭是什麼?無情,又是什麼?

有人說,閱歷的豐富,使詩人生命更豐沛,題材更深廣;但,我們怎忍備嚐艱辛的詩人,一生頻頻是「驚定還拭淚」呢?他悲苦無告如飄蓬,在亂世中掙脫出路...,最後,終以詩歌展現了堅韌自持的「不屈」一生吧!

人生至苦為何?國破家亡,是大苦;妻離子散,是大苦;眼前無路,是大苦;但,一直緊緊相逼於這位滿腔熱情,溫暖心胸詩人的,卻是時時煎熬的「凍餓」!

我們發現詩歌史上,藝術成就如此輝煌的詩人,竟始終輾轉於貧困失意的交迫中。這,令人扼腕!但,這也是最重要的啟示:詩人的藝術成就,來自於他一生的際遇、體驗。安史之亂中,他顛沛流離、九死一生,認清了生命的脆弱、戰爭的殘酷、人生的實況、生存的艱難!

他,沒有被擊倒!他的人生和禍亂相終始,他的心靈卻始終激湧著同情的波潮。他以天賦以際遇以力學,親自雕刻了自己的身影。

他,成就了社會詩、成就了無限人道關懷的社會詩、成就了一個儒家的典範。儒家的悲天憫人、內聖外王,是杜甫的人生信念。

他,完成了這個信念,他體現了儒家精神,他「不懈不怠、不怨不尤、不忮不求」的走著他的人生;他受的磨難愈多,愈能在不絕望、不放棄中,以生命的苦汁,澆灌靈魂的花朵,花朵化為詩魂!詩魂光芒,令人懾服!潛德幽光,也令人折服!

試看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們讀出什麼?為杜甫畫像,不能少掉那「以己之苦,度人之苦;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一筆!

在亂離的時代中,他以憂傷的眼、溫熱的心,把自己刻進了唐詩。

我們即以「石壕吏」為例,看這位突出的詩人,如何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真實又深刻的為我們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它,為人類帶來了多大的苦痛!

杜子美以略持距離的敘述筆調,報導式的描摹戰爭圖景中的這一幕,這一點視角,就足以令人不忍聞睹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此詩何待解說?句句讀來,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我們看得驚心、聽得失神;全詩雖翔實,詩人卻未加一語批判,任令我們怔怔地注視著詩句...。

我的腦中浮現起:「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歿,家莫聞知。」(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這段文字。

杜甫以小說的筆調,借村中投宿一角一家,借黃昏中「捉丁」的一幕,把整個戰爭收納其中。

(石壕吏)背景是「暮」是「夜」,人物是「老」是「弱」...。那「一何怒」「一何苦」,對比何等深刻!詩中有因戰爭而扭曲的人性,也有在摧殘下仍兀自芬芳的人性...。也有無奈有無力:老翁的認命,媳婦的鳴咽...。對戰爭作了最「微弱」、也最有力的控訴!它的感染力量,何亞於皇皇巨著!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以忠愛為心,國事多艱,匡時句出驚風雨;為生民請命,痌瘝在抱,警世詩成泣鬼神」。

這二聯多麼真切地描述了杜甫一生。

0 回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下足跡。非Google帳號留言,請選擇:「發表留言的身分」→「名稱/網址」→「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