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06-23

《玄奘之路》9/12 享譽佛國


(http://youtu.be/hdydlcf0el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貼來源】http://people.chinese.cn/whcs/xuanzang/article/p6.html

玄奘開始整理行裝,將佛經和佛像很嚴實地包裝起來。那爛陀寺的僧人們都捨不得讓他走,紛紛前來勸阻。大家到戒賢法師那兒去,戒賢問玄奘自己的意見,玄奘堅決地說:「我到佛國樂土來,是為了尋求佛法真諦,使我國家的廣大人民受益。現在我此行不虛,很有收穫,想回去把這些經書翻譯出來,這是對師恩和大家好意最大的報答。」戒賢法師欣喜地說:「這也是我所希望你做的。」於是吩咐大家不要再苦留玄奘。

就在這時,鳩摩羅王派來的使者到了,希望戒賢把中國高僧送過去。戒賢擔心戒日王要派玄奘去參加辯論會,就回信給鳩摩羅王說:「中國僧人決定回國去,來不及到您那兒去了。」鳩摩羅王又派使者來傳話說:「就算玄奘要回國,先到我那兒一下再走,也沒有什麼困難,希望這位中國高僧一定光臨,不要再拖延了。」戒賢法師拖著不把玄奘送去,鳩摩羅王大怒,又派人送來一封語氣極其嚴厲的信威脅說,如果再不把人送去,他就要效仿歷史上那些毀壞佛法的國王,率領騎著大象的軍隊,把那爛陀寺踏得粉碎。

戒賢只好讓玄奘前往鳩摩羅王那裡,希望他能夠說服鳩摩羅王推行和保護佛教。玄奘跟隨使者到了鳩摩羅王那兒,這位國王非常高興,率領大臣們以尊貴的禮節歡迎他,把他請到宮中,每天以音樂、美食和香花供養他,就這樣過了一個來月。玄奘向他描述中國的情形,這位國王悠然神往。在玄奘回國後,唐朝的使臣出使印度,鳩摩羅王曾主動派人向唐朝獻上奇珍異寶和印度地圖,並且請求得到老子的畫像和《道德經》。

這時候大約相當於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戒日王打完仗回來,聽說玄奘到鳩摩羅王那裡去了,很不高興,就派使者到鳩摩羅王那裡,要他趕緊把中國僧人送回來。鳩摩羅王回答說:「要我的頭可以,但法師不能回去。」戒日王奇怪鳩摩羅王怎麼敢這樣輕視他,居然為了一個僧人說出這樣有失身份的粗話。他又派使者告訴鳩摩羅王說:「那就請把你的人頭讓我的使者帶回來吧!」鳩摩羅王知道得罪了戒日王,就下令調集2萬象軍,乘3萬艘船,帶上玄奘,逆著恒河前往戒日王的領地。

鳩摩羅王帶著大臣們去拜見戒日王,向他妥協,戒日王於是轉怒為喜。他問玄奘為什麼沒有跟來,鳩摩羅王說:「大王尊重人才和佛法,怎麼能讓法師來拜見你呢?」戒日王表示第二天就過去見玄奘。鳩摩羅王回去後,對玄奘說,戒日王恐怕今天晚上就會趕來。半夜時分,戒日王果然來了,河上點起數千支巨大的火炬,他每邁動一步,就有幾百面銅鼓同時敲響一下。見面之後,戒日王並沒有為難玄奘,禮節很周到,還打聽唐王朝的事。這樣,戒日王與鳩摩羅王、玄奘之間的矛盾就消除了。

第二天,戒日王派使者來將玄奘迎進他的行宮。他索取《破惡見論》閱讀,看了之後十分讚賞,對身邊其他傳授他佛法的僧人說:「我聽說日光出來,螢火蟲一樣微弱的燭光就看不到了;天雷轟鳴,像錘子和鑿子敲打發出的聲音就聽不到了。你們所守護的宗派教義,他都駁倒了,你們可試著解救一下。」結果沒人敢發表異議。戒日王的妹妹是個聰慧的女人,熟悉佛學經典,她對玄奘的理論也讚賞不已。戒日王對玄奘說,雖然他和他周圍的人都信服他的大乘理論,但其他國家信仰小乘的人恐怕還會堅持一些愚昧不明的想法,因此他希望在曲女城舉行一次辯論法會,通知五印度的佛教、婆羅門教及其他各種宗教人士,都來聽玄奘講解大乘理論,通過辯論,讓其他宗教派別的人不敢再說大乘佛教的壞話。然後,戒日王就這樣向各地發布了通知。

這年冬天,玄奘隨戒日王回到曲女城。趕來參加大會的有18個國家的國王,3000多名高水平的佛教僧人, 2000多名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的信徒,那爛陀寺則派出了1000多名僧人參加。加上隨從人員、大象和車輛等交通工具、人們攜帶的各種物品,場面非常壯觀。

大會開始那天,戒日王和鳩摩羅王扮成佛教守護神的形象,守護在一尊安放在大象身上的金佛像兩邊。玄奘和其他參加辯論的重要人物坐著大象跟在後面,他們後面是分乘300頭大象的其他國王、大臣、 高僧。會場搭建了兩座臨時的大殿,各可以坐1000多人。入場的除了戒日王、玄奘等人外,還有18位國王、1000多位佛教僧人、500多位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信徒、200多位各國的大臣,其他人只能在院門外。

戒日王請玄奘作為大會的主講人坐上特別的座位,宣揚他的大乘理論和《破惡見論》的主要內容,又令一位那爛陀寺的僧人將這部著作讀給眾人聽,另外,會場門外也懸掛了一本。戒日王宣布,如果書裡面有一個字寫得沒有道理,可以被駁倒,玄奘願意把頭砍下來向大家謝罪。人們看出戒日王傾向於玄奘,因此從早到晚,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和玄奘辯論。第 二天、第三天也是這樣。

到了第五天,有些小乘佛教和其他宗教派別的人暗地裡放了一把火,想害死玄奘法師。事起倉促,連戒日王都親自參加撲火。火被撲滅後,戒日王宣布, 若有人傷害玄奘,將被斬首;辱罵他,將被割去舌頭,正當的辯論則除外。這一來,有邪惡想法的人也不敢再輕舉妄動。18天過去了,始終沒有人敢出來挑戰。在最後一個晚上,玄奘再次發表演說,許多人紛紛改而信奉大乘教義。

戒日王令人裝飾一頭大象,在大象身上張起傘蓋,請玄奘坐上去,由貴族大臣陪伴,在城裡遊行, 以此宣告他在辯論大會上取得完全的勝利。玄奘不想這樣招搖,但戒日王說這是老規矩,不能違背。於是,玄奘就坐上大象,接受人們的祝賀。人們在街上燒香、散花,熱鬧得像過節一樣,並將美好的尊稱獻給玄奘。從這時候起,玄奘的聲譽更是傳遍了印度。

曲女城大會結束後,玄奘向戒日王辭行,希望早日回到中國。戒日王請他參加即將舉行的第六次無遮大會。這種集會每五年舉行一次,每次持續75天,請全印度的佛教僧人、婆羅門和貧困的人參加,將大量財物施捨給他們。玄奘於是跟著戒日王前往缽羅耶迦國(現在印度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無遮大會的會場設在恒河與朱木拿河之間的一大片平整如鏡的空地上。參加這次大會的有大約50萬人。大會按複雜的程序進行,最後戒日王連身上的衣服、裝飾品等都施捨了出去,穿上粗劣的衣服。不過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幾天後,其他國王就將戒日王施捨出去的衣物又贖了回來,仍然獻給他。

玄奘又向戒日王辭行,戒日王和鳩摩羅王一再挽留他。最後,玄奘向他們說:「中國離這裡很遠,佛法傳入比較晚,而且不完備。我就是為這個才來印度的。現在那裡的人民都在渴望我帶著佛經回去。佛經上說,阻礙別人接受佛法的人會世世代代失明,如果你們強行留下我,難道不怕沒有眼睛的報應嗎?」兩位國王就不好再阻攔玄奘,於是問他怎麼回去。玄奘說希望兌現當初對高昌國王的承諾,仍然從北面的陸路回去。戒日王等送給他大量財物,玄奘都不接受,只接受了鳩摩王所送的一條披肩,以備在路上擋雨。

戒日王送給玄奘一頭大象,方便裝運佛像、經書等。玄奘跟著北印度的一位國王一起上路。戒日王寫了親筆書信,派幾位官員護送玄奘,要他們一直送他到唐王朝的領地。玄奘雖然歸心似箭,但在分手之際,也有些戀戀不捨,與戒日王等人很動感情地告別。

第七章 取經東歸

大概在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春,玄奘攜帶657部佛經、眾多佛教塑像以及許多花果種子等,踏上了返國的旅程。與來時相比,他現在的物質條件改善了很多,經驗也更豐富,一路上比較順利,沒有遇到特別危險的情況。

玄奘回國的路上也發生了一些意外。他由中印度先到北印度,來到現在的巴基斯坦東部、西北部地區。這一天,到了叉始羅國(現在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西北),當年他初到印度時就曾渡過印度河來到這裡,現在又要渡河過去。印度河水流很急,裡面有鱷魚之類的兇猛動物出沒。同伴們與經書、佛像一起坐船,玄奘則騎大象過河,他特意讓一個人看護經書和花種子。但是船到河中央時突然起了風浪,船搖晃得快要翻了。守經人不幸落水,雖然眾人把他救了上來,但損失了一部分經書和很多花種子。

迦畢試的國王此前來到烏鐸迦漢荼城(在現在巴基斯坦的阿托克以北)做客,聽說玄奘回來了,親自到河邊迎接。他得知玄奘損失了經書,就講述了當地的一個傳說:凡是帶著印度的特產、名貴花果及舍利渡河的,就要翻船。他陪著玄奘進城,在一個寺院寄住。迦濕彌羅國的國王聞訊,也趕來看望玄奘。這兩位國王都是當年熱情幫助過玄奘的人。為了彌補經書的損失,玄奘停留了一段時間,派人去烏仗那國(現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的斯瓦特河地區)抄寫那裡收藏的佛教經書。

玄奘與迦畢試國王結伴而行,分手的時候,迦畢試國王派一個大臣率領100多人,護送玄奘過興都庫什山山脈的一段雪山。過了這道雪山,又登上另一座雪山,山高而風急,連鳥兒在這裡都飛不起來。

0 回應留言:

張貼留言

親愛的朋友:歡迎留下足跡。非Google帳號留言,請選擇:「發表留言的身分」→「名稱/網址」→「張貼留言」。